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风情 > 客家建筑
客家建筑
博罗客家宗祠初探

邬榕添



 
  博罗是岭南客家人主要聚居地之一。中原人士三次大规模南下迁居岭南,各形成了庞大的客家人族群。勤劳勇敢、吃苦耐劳、忠诚质朴,尊师敬祖的客家人不论在哪里生根开花,都会以姓氏为伍,建立宗祠来编怀前人、供奉先祖,千百年香火不息。正是“金炉不熄千秋火,玉盏常明万盏灯。”
  博罗是岭南客家人的主要聚居地之一。客家宗祠遍布全县18个镇。2008年下半年,博罗县政协文史委员会为调查全县古宗祠的现状,发文在全县各镇普查,并组织了文史委员进行了12天的专题调研考察,深入全县14个镇的四、五十条村落,实地考察了近100座大小宗祠。获得近200幅有关宗祠外貌、建筑结构,祠内外楹联字画等珍贵相片和丰富的文史资料,掌握了博罗古宗祠的宝贵的第一手资料。
  通过全面调查和实地考察,我们发现博罗客家古宗祠有如下鲜明的特点:


一、面广量多。

  博罗客家宗祠遍布全县18个镇的各个村落,无论是富裕的博西地区,还是较为贫瘠的博东地区,都有大大小小、形式各异但配套齐全的宗祠建筑。据不完统计,全县共有大小宗祠近1000多间。
  博东片的泰美镇有20个行政村和一个居民委员会。上千人的大姓有钟、林、张、车、曾、周、邓、利、陈等10姓。而全镇的大小宗祠共有74间。其中一个村落有10间以上宗祠的就有新星村(18间)、良田村(11间)、秀岭村(10间)。


二、历史悠久。

  博罗古宗祠历史最为悠久的是龙华陈孝女祠,由南北朝梁武帝于大同年间(535-546),下诏命广年历史的陈氏家祠,至今仍然香火鼎盛,经久不衰。
  明代“惠州三尚书”之一的韩日瓒的“大节立朝,刚正不阿”的气节和“孝友敦笃,造福桑梓”品性,不但赢得了韩氏族人的千秋礼奉,而且作为名门望族的代表,深受博罗人民的世代景仰。
  在博罗客家宗祠中的题匾、堂号中,留下了不少当时名人的墨宝。杨村井水龙的朱氏祖堂上的“文魅”牌匾,右书“监临兵部尚书兼都察院右都御史总督两广军务兼理粮饷兼署广东巡抚部院张之洞书”。名声显赫的两广总督张之词的题匾,为其壮色生辉。
  龙华李国标家祠中,大门石柱镌联曰:

  仕作执金吾,薄宦风尘久京洛;
  家住神仙窟,开门朝暮见罗浮。

  上联右署“清臣仁兄同年雅属”,下联署名“梁启超、江逢辰敬题”。
  李国标家祠占地不大,建筑也属一般,并无特别之处。可就是梁启超和江逢辰的题联,使此祠名声大振。不少人慕“复法志士”之名而来,一瞻志士墨宝。

五、文采飞扬

  博罗客家宗祠中,有不少诗文书画楹联精品,显示了博罗客家人高尚的情操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在杨村井水龙朱氏祖屋的内檐上,有两幅镂空木刻诗:“星光重曜,日景载中。顺展腾雨,循津发风”。“四维囗(?)象,八表承囗(?)。”海基于下,山极于高。”
  博罗客家宗祠中,到处可见精美的木雕、石雕,砖雕等精品和珍禽瑞兽、奇花异卉等优美的山水画幅。其中就有“太白醉酒”、“老子西去”、“五老太极图”、“竹林七贤”等传统名画。
  而言简意赅的楹联更是比比皆是。有门联、柱联、堂联、窗联、泥塑联等等,竟相争辉。这些宗祠门联,大多向世人叙说本族的根基和先祖的辉煌。
  园洲镇下南朱氏祠堂门联,短小精干:“支分鹿洞,派衍鹅湖。”人们一眼就看懂这是朱熹后代。
  龙溪宁和李氏宗祠的门联更是简单明了地宣博罗一些古宗祠把拜祭先祖的祠堂和抚育后代的塾学结合,充分体现了客家的薪火代代相传的优良传统。
  石湾叶氏大宗祠中,就同时建有叶氏家塾。其门联写着:“尖峰文章秀,湾水墨池浓。”其内堂“瑞日芝兰光甲弟;春风棠棣振家声”之联,充分体现了族人希望后人成才长进的心声。
  响水黄氏宗祠旁亦有专供黄氏族人供读的曙楼书室。其中“藜火光照书案月;墨花香沾砚池春”之联,更描绘了莘莘学子挑灯夜读的动人景象。
  杨村井水龙朱氏祖屋更在其附近专门建了一幢耕经楼,独具匠心,颇有远见。攻读经书,要象农耕一样深耕细作。堂内之联,就向朱氏后人深刻地揭示了这个誓理。联曰:

  耕可为、商可为,百万家财无非耕商起;
  经宜读,史宜读,一品朝官皆由经史来。

七、喜悦参半

  近年来,随着开放改革的不断深入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极大提高,博罗各地掀起了自发捐资重修宗州刺史、河东王萧誉监建,距今已有近1600年历史,几经沧海桑田的变幻,屡经重修,至今仍是龙华陈氏家族的祖堂。1985年被博罗县人民政府列为第二批县级重点文物单位。同被列为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还有始建于元代的罗阳镇韩氏大宗祠和始建于明嘉靖年间的泰美车村的车氏大宗祠。而泰美74间古宗祠,始建于明代的竟达40间。


三、独特风貌

  各地宗祠建立,都是以姓氏宗族为单位的。一座宗祠,一般都是供奉一个始祖。但是,我们在调研中都发现了博罗古宗祠的一个奇特的现象,就是一祠多姓。这在其他地方是绝无仅有的。
  在多姓宗祠中,公庄镇官山宜秋湖的老楼阁中有刘、黄二姓祠;在横河镇附近有曾氏(屯仔村)、刘氏(刘学村)、谭氏(石出头村)三女婿合建的,共同奉礼夏祖婆的三姓祠;在石坝乌泥姐(?)村、有胡、黄、古、吴氏族人共同奉祀的四姓祠;令人更为惊异的是,在泰美新星村永良围,竟有始建于清同治戊辰(1868)的六姓祠。
  多姓祠产生的原因颇为复杂。有的是结拜兄弟的后裔共祠,有的三女婿共祠,也有的是环境所迫,无力单建而多姓共建祠。

四、人文荟萃

  博罗古宗祠文化中,饱含着丰富的人文历史资料,是研究博罗文化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与这些古宗祠有关的人物或事件,也是研究博罗人文历史的重要辅证资料。
  有“岭南第一孝女”之誉的陈孝女(妙圆)的“感藕生莲为孝女;化蜂护国作忠臣”的传奇和“咸祷水旱,辄有灵应”的“仙气”,使这座有1600多称,他们的先祖:“将军射瓷;老子游龙。”
  有些宗祠的门联,则在极力赞扬其价所处的风水宝地。泰美车村的车氏大宗祠的门联就写道:“脉接罗浮瑞气,祠迎榜岭春风。”
  有些宗祠,则是述景联。园洲九潭义合的翟氏大宗祠的门联,就写着:“云收山有色;风定水无波”。椐族中长老称此联已流传百年。
  而在博罗客家宗祠特别是近年来重新维修的宗祠的内堂上,多会刻制本宗族的传统楹联,其中多有敬祖、颂景、劝世的精品。龙溪镇龙华愈南公家庙大堂就挂着一副长联:

  朝震地开宗枝,若玉兰、若风麟、国瑞家祥,允赖先人感受春元福履;
  应复天宗庙祀,为箕囗(?)、为弓治,文经武纬,悉自今日递兴奕世簪缨。

  其他宗祠也有不少佳联:

  园洲上南陈氏祠堂联:
  祠榜东江,颖川繁衍,星聚一宗昌后世;
  堂影浮山,太邱枝脉,风培百代振前程。

  泰美东村车氏大宗祠:
  宋代才开基,豸史流徽,忠孝传家绵世泽;
  汉朝始授姓,囊萤照读,诗书继世振家声。

  石湾叶氏大宗祠:
  依北斗、拱北山,望气佳乎?北向缓开栋宇;
  肇南阳、迁南海、分枝远矣!南雄犹望珠矾。

  园洲下南朱氏宗祠:
  家传礼乐三千字;
  堂对罗浮四百峰。

  一些意味深长的堂号,如“敦睦堂”、“叙化堂”、“聚德堂”、“诚正堂”、“绍闻堂”、“贻燕堂”、“贻远堂”、“世泽堂”等,足以折射出这些宗祠深厚的文化深淀,反映了客家人和睦相处,诚恳待人,以德服人等美德和光宗耀祖的良好愿望。

六、祠塾相连


  祠的热潮。不但名列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古祠如韩氏大宗祠、车氏大宗祠等得到了妥善的维修。一些乡镇更是集资维修和重修了不少古宗祠,使博罗一些极具文物保护价值的在建筑得以妥善保存,也对建设和谐社会作出一定的贡献。其中,石湾叶氏大宗祠经全力重修,已成为博罗目前现存的装修最华丽,占地面积****,文化底蕴最深厚的古景祠。
  一些保存完好的古宗祠,也成为当地“老年人活动中心”、“文化室”等活动和族人嫁娶的婚宴场所,为当地的文明建设和和谐社会的建设作出贡献。
  但是,全县1000多座古宗祠中,绝大多数因年久失修,处于岌岌可危的状态之中。泰美镇74座古宗祠之中,至今基本完整的只有27间,占36.5%,极待维修的有22间,占29.7%;已经崩塌的有25间,占总数的33.8%。其他各镇,也存在大同小异的境况。
  对此,只有在各级政府的重视下,把重修祠堂和文化建设结合起来,以族人自愿集资为主,社会赞助和政府适当支持为辅,尽快挽救这些宝贵的文化遗产,让它在新时期发挥应有的作用。
(作者系:                       )

更新日期: 2011/8/11     浏览次数: 4823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保护客家围屋刻不容缓
下一篇文章:惠东多祝蔡家院落的古建筑艺术和人文价值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04443 位访客(2008-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