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是:  
 首 页  客家动态 客家研究 客家人物 客家风情 客家文苑 客家经济 客家县区 客家大观园 客家论坛 牵手客家 联系我们
 
客家会之窗
 
专题介绍
亮丽的风景线:惠州客家民俗风情摄影赛
弘扬客家精神:参观叶挺故居和崇林世居
缘定七夕:万人相亲大会
惠州市政协副主席谢仕强在惠州客家文化论…
济济一堂论客家:惠州市客家文化论坛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开幕式晚会主持词
编者的话
领导关怀
惠州市客家文化系列活动工作方案
当前位置:惠州客家 > 客家县区
客家县区
走进高潭

(林丽华)


  高潭镇位于惠东县北部山区,总面积196平方公里。因该镇地势较高,又有一湖水深似潭,故人们称这里为高潭。高潭是海陆(丰)、紫金、惠东四县临界的小镇,“高山极尽千里目,潭深融汇百溪水”,“山上一泡尿,东南西北流四县”,这是为高潭形象的写照。
  1953年高潭划归海丰县辖,1962年复归惠阳县辖,1965年归惠东县辖。高潭的13个村庄散落在莲花山脉的五指山嶂(海拔1170米)和五马归槽(海拔1054米)的群山中,四面高山层峦叠翠、四季常青,山上还有怪石鸡啼石、狗吠石、摇剑石和碧水潭等。
  高潭镇有普联村、新联村、黄洲村、福田村、黄沙村、水口村、水下村、金坑村、甘溪村、公梅村、星光村、大星村、中洞村。现有人口15456人,均讲客家话。据水口村村民介绍,1945年在新联村的营盘岗发现有童姓人的墓碑,证实五百多年前最早在高潭居住的是童姓人,至今童姓已无后人了,但水口村童子崀还保存着童姓人的墓碑,现在每年清明节由该村罗姓人为童姓人扫墓。继童姓人以后又有罗姓、黄姓、张姓、李姓等从五华、梅县、兴宁陆续迁居到此,他们各择山头,过着刀耕火种的日子。由于山高路远,人们习惯站在这山头对着那山头喊话,话音通过大山传送到对面山头,对面山头也一一呼应表示知道。闲暇时对对山歌,尤其年轻人谈恋爱,大多以山歌为媒“……亚妹今年十七八,哪个阿哥吾想伊……”


  高潭客家话音经过几百年的演变早已从五华、梅县、兴宁的语音中转变出来,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高潭语音,现在的高潭客家话比兴、梅地区客家话的语音要尖、软,由于接近海丰,高潭客家语音的最后一个字还带有闽南音,如食粥讲吃(枚),阿纸(姐)称亚(节)。



  高潭在明末清初时就形成集市。最早的圩市在圩内东南面,称长安圩,首次搬迁在水口圩,而后再搬至现在的高潭圩。每逢圩日,邻县海丰、陆丰的海味,紫金、龙川、兴宁等地的猪苗、山货等工业品以及高潭最有名的铁锅,竹制品及木材、木炭、水果等农产品也在这里成交。
  高潭有山地1.63万公顷,占总面积90%,森林覆盖率78.3%。耕地6~7百公顷,主要种植水稻、番薯、豆类、生姜蔬菜等 。农产品有稻谷、番薯、蔬菜、水果、三鸟、生猪等。矿产有铜、铁、铝、锌、绿柱石等。工业企业有食品加工、酿酒、制衣、建材、五金机械等。
  高潭有几百年的制锅历史,制作铁锅的特点是薄、耐用,不但在本地和邻县畅销,还远销广州、东莞等地。锅厂有“成记”锅厂、“集成”锅厂、“太成”锅厂,铁锅品名有“龙巢沉光”、“深洲”、“黄宾秋”、“鹿子印”等。1957年公社化以后,这些锅厂就不存在了。
  高潭农产品姜,从明朝时期就被定为朝廷贡品,故称高潭明姜。传说康熙年间,一位官员夫人远行经过高潭时恰遇哮喘病发作,在高潭住下后累治不愈,后来因为贪吃甜辣可口的高潭明姜不治自愈,于是就有了“朝朝食明姜,保你安康”,“晨吃三片姜,赛过喝参汤”的口头语。
  因为高潭山清水秀,绿树成荫,那里的井水特别纯净而没有污染,用井水酿制的巴戟酒、糯米酒、高潭米酒、青梅酒远销海内外。此外,高潭还盛产李子、蜂蜜、仙人茶。
  仙人茶也叫“山子茶”,是惠东特产之一。其味芳香微含蜜味、滋味厚,水色清晰、耐冲泡、耐品尝,能预防中暑,对消化不良和剧烈劳作而造成的血尿等症效果极佳。仙人茶长在姐妹顶,跨越马山、宝口和乌禽嶂的大山中。传说古时候有两位仙人在姐妹顶的棋盘峰作棋,仙人口渴了便向童子要茶喝。童子没带茶只带了一篓茶种,于是抓了一把茶籽交给仙人。仙人见是茶籽,便随手一撒,茶种随之就落在姐妹顶方圆几百里的山中零零散散地生长着。仙人茶只开花不结果,现在的茶树茎碗口粗,3米高,以“姐妹顶”的茶最为纯正。古往今来,不知有多少采茶人曾尝试移植仙人茶进行人工栽种,结果都变了种。但是如有心去摘,非得艰难地爬上姐妹顶,在近水、山顶、石壁边等处可摘到,现在已经很少人去采摘仙人茶了。由于无法栽培,因此在市面上也很难买到这种神品的“仙人茶”。即使能买到的,价钱也很昂贵,每斤约两千元,全年产量不足十斤。



  高潭人依然延续着祖先传下来的生活习惯,与现在兴、梅地区的风俗习惯差不多,但也有形成自己一种独特的风俗习惯。节索是正月十五二月社,三月清明四月八,五月初五六月六,七月十四八月半,九九重阳十月朝、十一冬节十二春节。
  每年农历的十二月二十五日为入年卦,从年二十五开始到年初五这段时间为过年,也是“伯公锁山门”,所有出外打工或外出谋生的人都要赶回来。年初一那天,人人脸带笑容、喜气洋洋,早上食斋,中、晚食荤菜。斋菜有粄果,甜粄、发粄,荤菜有鸡肉、鸭肉、鱼肉、鹅肉、猪肉。食完早茶上辈人就给下辈人发红包。亲友叔侄互相拜年,初二至初五是女婿及其他亲戚来拜年。女婿早拜年表示有孝、有情,所谓“有情阿郎年初二,无情阿郎年初六”。正月十五“点灯”,对养儿子的家庭而言。正月初六至十二这几天,如赶上瑞星岩庙会,春节气氛就会更浓。这是由附近村子组成庙会,有大锣大鼓、舞狮舞龙、大彩旗,现今还加扦进有南海狮、北方狮和土著的盖子狮,还有久违的用铁镦夯实火药的“镦”,镦点燃后就“咚”一声巨响,直射上空,为庙会增添一份神秘色彩。庙会队伍还有铜管乐队、鼓乐队、腰鼓队、花篮队、扮景队、花车队等,庙会队伍气氛磅礴、热闹非凡,热闹中体现有中原传统,此外还有演出黄梅戏、木偶戏、杂技等。在2003年的那次庙会,就在高潭的小包山上放了40分钟的烟花。
  二月初二也称二月社,是土地伯公生日,这天圩街做阿敕戏(木偶戏),有条件的家庭要劏鸡杀鸭。三月的清明节,为远祖扫墓。高潭传统习惯的扫墓方式是春秋二祭,即农历八月也可以祭扫祖先。传说高潭黄姓人的祖先在梅州居住时,拥有一块风水宝地龟形地。清明这天必定要来此祭拜。后来朝廷在“宝地”上建了知府,清明时人们只好来知府祭拜,搞得知府不得安宁,此事反映到朝廷,皇帝便派国师到梅州点地给黄姓人祭拜,并下令允许黄姓人春秋二祭,这种习俗就一直传至高潭传至现在。一般清明时节为本宗族远古先人扫墓,八月祭拜本家族上两代的先人或为近期逝去的先人“晒骨头”(也叫捡骨、捡金)。四月八拜的是林爷仙,据说广东有三大名仙:黄大仙(香港),谭公仙(大岭),林爷仙(高潭),传说林爷仙是个大义大勇之人。五月初五的端阳节,人们习惯把粽仔丢到河中去,也是为了纪念屈原。2002年以来,黄洲村灰水粽(碱水粽)开始名扬山外。用布姜(一种山上灌木植物)烧成的碱水来包灰水粽(也称碱水粽)远销深圳、惠州、香港,黄洲村人在2008年单包粽子一项就纯赚30万元。
  八月中秋是高潭人一年中最热闹的日子。每年这个节日,要举行传统的舞龙、舞狮活动。2008年,黄洲村用稻草编织成秆龙、新联村做成长达50米的布龙,还有6条金狮相继上街游行。客家话的秆龙就是稻草龙,龙架先用竹搭好,让有威望的上辈人先点香,然后大家争先在龙架上点香。秆龙、布龙、狮沿街游行,许多人要去穿秆龙,祈求自己平安、幸福。随后有扮景跟随,放礼炮,晚上组织演出、山歌对唱,直到活动结束,秆龙就地烧掉。附近的马山、宝口、紫金,海丰等周边地区群众都来庆贺或参加活动。
  十月朝,糍粑碌碌烧(客家话),十月,割完新糥要做糍粑尝新。冬至是牛生日。山民体惜牛辛苦了一年,这天要让牛休息一天,连借出的牛也要牵回来,并且要做萝卜粄给牛吃,慰劳它一年做到晚。到了农历十二月二十五就是伯公“收山门”,准备过年了。
  在高潭,除八月十五有大型活动,每逢观音生日(农历二月十九、六月十九、九月十九)圩街也要做大戏,有黄梅戏、西秦戏、正字戏、花朝戏等,邻近镇、县的人也过来观看。做大戏的钱都由有钱人出,有的包十台戏,有的包五台三台戏。
  高潭人热情、好客,通常招待亲友用“海茶”,也叫咸茶,据说这是从海丰传过来的一种风俗习惯。用料是炒熟的花生米、芝麻、黄豆、赤豆、白眉豆,和着青菜如香菜、芹菜等放进擂钵里用擂捧不停地擂,直至捣成粉粒、出味,然后放在大碗里,碗里有炒过待冷的爆米花,冲上滚烫的开水,就成一碗香喷喷的咸茶了。


  高潭人办喜事很有趣味,因为高潭山高路远,新娘必须提早出门,隔一日就要来到男家。男家办喜事,贴对联只贴上联,下联空着由女家对。如男家出上联:康乐酒斟堂上寿,女家对下联:吉祥花放岭头春,横额为“康吉楼”。男家送酒礼到女家,担杆上一头贴红纸,一头穿红圈(用红纸剪贴成),这种风俗习惯一直流传至今。
高潭人办丧事与其他客家人有所不同的是,某家有人病逝,由死者侄儿出名报丧,如死者是个女的,则先报妹家(娘家)。妹家人来吊丧,丧家人主事者敲铜锣9下,妹家人不看也不扶跪落满地的孝子孝孙,直接走到祠堂验过死者,方为孝子孝孙发孝仗棍。


  高潭人杰地灵,“甲地枕官山,门庭环子嶂,单宝何堪容填马,高潭应翼跃蟠龙”。古往今来,高潭有着许多美丽动人的传说。如古时候五指山后面村子出了个林四九,他为了让村里的穷人能过上好日子,发动年轻人造船,想利用船把四周的山推平变成大海,让大家能到海里捕鱼。可是船造好后推到黄沙瑭(地名)时竟然不见了,后来才知是泄露天机被观音娘娘施了定身法,木船变作石船。从此后停石船的地方被叫做石船。此外还有林爷割箸叶。宋牛惜劫富济贫、瑞卓的传说、穷秀才中举人的传说、五子登科的传说、“逢人骗”的传说等。在清光绪年间,出过一位武状元罗伯俊,官位做到殿前侍卫。有诗曰:将相雄才怀壮志,军威施展驾凌云。新联村罗家祠至今仍保持着皇帝赐“将军第”的牌匾。



  现在高潭仅有的新街和老街,在土地革命时期被任命为“列宁街”和“马克思街”。
  高潭今天被称之为“广东的红色井冈山”。在中国近代革命史上,有名的三大起义是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和广州起义,秋收起义失败后,在三湾进行了著名的“三湾改编”,南昌起义失败后,在中洞进行了有名的“中洞改编”,南昌起义军余部1000余人,由董郎带领突出重围来到中洞,和东江的工农讨逆军在中洞改编为红二师,广州起义军在花县改编为红四师。近代中国农民运动创始人彭湃在高潭的中洞点燃了革命火种,1927年在高潭成立全国首个区级苏维埃政府。期间,彭湃、张善根、黄雍、董朗、颜昌颐、叶镛、齐琴西、彭桂、黄星南(高潭人)等先后在这里进行革命活动,在各种战争中,敌人对参加革命或没有参加革命的高潭人民进行惨无人道的残杀。如杨梅水五乡460多户完全绝了烟火,共产党员江招、黄月华等被“还乡团”把他们身上的肉一块一块地割下来,肢解其身体,甚至连心、肝也割去炒菜送酒,农会干部马木生也活活遭生劏。高潭的下圩埔被叫做杀人埔,中洞有一曲悲壮而嘹亮的歌:“慷慨离乡中,从容上战场,血花开主义,情泪湿衣衫。”真是“中洞红都史迹留,高潭星火留千秋,英灵泉下心堪慰,赤帜如今耀九州。”。现在高潭和中洞均建有革命烈士纪念碑、革命烈士纪念亭、老苏区纪念馆。在中洞村,已修复有原东江特委、东江革命委员会、中国工农红军革命军第二师师部旧址的百庆楼,东江印刷厂、红军井、红军医院、红军兵工厂、红军被服厂、红军俱乐部、红军炮台、瞭望哨。在高潭烈士纪念亭有一副对联“生为革命战斗鞠躬尽瘁为人民、死为革命献身完全为了主义真。”充分体现了高潭人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现在高潭镇委、镇政府在市县两级党委和政府领导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集中精力抓好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建设,大星水电站、大星打仗坑水电站相继建成,装机容量2885千瓦。2008年,全镇生产总值10138万元,同比增长16%。
  笔者在十年前因公务去过高潭,那时候高潭的山路没有铺水泥,沙泥路弯弯曲曲,距离县城仅有98公里,一路颠簸要大半天才能到达。现在笔者自己开车到高潭采访,这里的公路已全部实现硬底化而且山路裁弯取直,距县城只有87公里,只走了一个多小时。现在高潭人正加大宣传推介高潭力度,打响“广东井冈山”红色旅游品牌,以红色旅游带动山区生态绿色游,带动开发山区自然资源。

 

更新日期: 2011/8/11     浏览次数: 4513
字体:[小] [中] [大]
上一篇文章:秋水长烟处 疑是故人来
下一篇文章:福田圩镇客家移民新村探源

Copyright © 2024 惠州客家.all rights reserved IE6.0,DPI:1024×768
本站第 7349421 位访客(2008-04)